今年夏天,Konami宣布与尤文图斯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新版本PES(实况足球)系列游戏将独占尤文图斯的队名、队徽和球场等一系列元素的使用权。加上此前与巴萨、拜仁、曼联等豪门俱乐部都结成了合作关系,实况已经集齐了C罗梅西等众多顶级球星的版权,很多老玩家不禁心生遐想,期待这能成为该系列重整河山的第一步。

在我们这代80后开始接触并沉迷足球游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FIFA在实况面前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EA起初踏入足球领域时,采取了一种颇为“投机取巧”的游戏界惯用做法,那就是模拟整个流程。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回忆一下类似《热血足球》等早期的足球游戏,重点不是个人细节,而是整个“铲球→传球→射门”的游戏流程,每一个按键就是一个完整动作。玩得是很爽,但单调重复容易腻。

早期的FIFA系列里,有着大量这种为了模拟流程而“化繁为简”的设计。比如明星球员射门可以直接按到最大力度,每一脚都是石破天惊世界波;又比如定位球可以选择系统默认的几种方法,然后落点跑位都是全自动;还有个神奇的过人组合键,按了之后会随机选择一种合适的花式突破动作……那,还要玩家干嘛?

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努力去模拟球员的动作,再通过所有动作的集合来还原比赛的过程。这种设计思路上的大相径庭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产品,哪怕“直塞”和“二过一”强到离谱,但整个比赛的流程却充满着细节差异和不确定性。换个词来说的话,这玩意就叫做“手感”。

初中时,我第一次在PS房接触了实况3里,从此再也无法直视电脑里那个无限踩单车的FIFA。大学时,我和内德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同时沉迷于实况8的世界,拿着一只手柄就敢横走校园。等到后来我俩相识,实况就是第一次谈到昏天暗地恨不能把酒言欢的话题。

可最近几年,我俩最主要的游戏时间早已全都变成了FIFA。曾有一次我们不死心在PS4合购了实况,但他只打开了三次。我稍好一些,坚持了五天。

林肯有一句名言:我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拿来形容FIFA这些年的进步,其实再合适不过。

过去十几年,EA在开发物理引擎上不断猛砸重金,还从Konami挖来了大量实况系列的核心制作人员,始终让FIFA的硬件基础保持在游戏界的前列(当然并不是真正的尖端)。当年庞大而笼统的模拟流程,变成了和实况一样的打磨细节。从身体对抗到足球的运动轨迹,从模拟惯性到天气对比赛的影响,FIFA系列在这些年虽然走过了不少小小的弯路,但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大方向上。

这些细节上的打磨在当年并不招人喜欢,甚至每一代新特征出来的时候,都会被媒体和实况玩家找出BUG来嘲讽一番。但当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FIFA不光手感越来越像实况,甚至那些细节逐渐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反而增强了游戏的整体体验。

而实况呢?官方说起来本世代也有几次引擎的大规模更新,但所有追着玩的粉丝都清楚地知道真实情况:小修小改,糊弄完事,甚至有人说像PES 2012这样的作品其实只修改几个参数就拿出来卖了。

不过,实况虽然前些年进步缓慢,但因为底子打得太好,实际的比赛体验并没有被FIFA反超太远,至少还远远不到当年实况3-8吊打FIFA的程度。真正让FIFA如今全面压制实况的,重点还是其他因素。

FIFA系列之所以叫FIFA,就是EA当年去国际足联买来了名字的授权。而且不光只是一个游戏名,FIFA还长年累月收集着各种赛事、俱乐部和球员的版权,可操作的球队范围早已覆盖了各大洲,甚至还有英冠英甲英乙、德乙德丙等大量的低级别联赛。

反观实况,因为版权缺失只能开始打着各种擦边球。什么London FC、Merseyside Red、Man Blue满天飞,不是老玩家甚至都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主队。拜仁则长期只能蜗居在“其他球队”一栏,变成名正言顺的“我其”。

在游戏水准明显占优的时候,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一来多打几次就熟悉了,二来反正还可以打上玩家DIY的补丁。但当FIFA整体水平逐渐追上的时候,很多球迷就会开始考虑:我玩个游戏而已,干嘛把自己搞那么累?

更重要的是,足球游戏也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打补丁在各个平台正版联机时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而FIFA推出了一个集大成的UT模式,彻底改变了足球游戏的流行玩法。

2009年3月19日,FIFA 09更新了一次大规模更新,上线了一个名为Ultimate Team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其实说穿了就是开卡网游,玩家可以通过游戏里打钱、活动或者直接充值来开包,再用这些抽出来的球员按照一定的默契值规则组成一个球队,去参加PVE或者PVP的比赛。

新鲜吗?不新鲜。但这个模式和前文提到的游戏性提升、版权归属叠加到一起,掀起了足球游戏圈前所未有的滔天巨浪。十年过后,UT模式已经成为了FIFA系列的灵魂。根据EA公布的数据,FIFA 19上市前半年的每一秒钟,都有至少一百万全球玩家同时在线。

游戏里会根据每个周末的联赛表现评选出最佳阵容(含替补),入选的球员会出现一张能力值全面提升的黑卡,多次入选可叠加。

我们都很熟悉的英超、德甲、西甲每月最佳球员,评选其实都是和UT合作的,甚至投票都是在EA网站上进行的。当选者会在UT里拥有一张能力值大幅提升的特殊卡,因此很多玩家都会投票给游戏里更好用的球员。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赛季最佳阵容卡、赛季最佳阵容卡、能力值跟着特殊卡走的动态卡、退役传奇球星卡、潜力新星卡、重回巅峰卡等等,赤橙黄绿青蓝紫层出不穷。

遇到梅西破年度总进球纪录啊、罗贝托打入诺坎普逆转最后一球啊、瓦尔迪打破英超连续进球纪录啊这种特殊事件,同样会有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新卡。

(图)注意看,瓦尔迪这张卡除了速度之外各大项能力值都加了11点,对应的就是他连续11场进球

和EA签署合作协议的球员还能得到仅此一张的绑定账户本人卡,能力值个个都是赶梅超罗,曾经有幸运玩家在推特晒出过遇到内马尔和扎哈等绑定卡的截图,几乎可以确定对面就是球星本人。

与现实足坛联系如此紧密,再加上“氪金+抽卡+PK”的人类本质,使得无数玩家在FIFA里投入了大量时间。实不相瞒,如果没有UT这玩意,你们过去几年看到的我和内德的文章数量,保守估计也能翻上一番。

虽然我俩都是豹子头,但咱们都很清楚,这年头哪个游戏能抓住玩家更多的时间,往往就能赚到更多的钱。EA在FIFA系列上砸入的重金也终于开始收获果实,玩家们在UT模式里充值开包所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游戏本体的销售总额。

别忘了,现在的FIFA已经是一个销量稳定在千万级别的年货大作。从2008年起,他们开始逐步打破与实况之间的势力均衡,在全球市场上早已实现了销量上的碾压。2015年和2016年是对手的十倍,2018和2019在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销量更是达到了实况的25-30倍。

就像游戏业“日厂式微、欧美雄盛”的整体趋势一样,Konami与EA在资金投入方面长久以来的天差地别,最终累积起来在市场上得到了反馈。“没钱→没销量→没钱”的恶性循环,像极了那些一步步丧失人气的没落豪门。

所以,这些年实况终于开始后知后觉地走上购买版权的道路。除了和巴萨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关系之外,以及这次购买了尤文的独占版权之外,他们还先后和曼联、拜仁等豪门俱乐部签下了深度合作协议,麦克托米奈和格纳布里等人分别成为了实况在不同地区的游戏大使。此外,Konami还和欧足联签下了新协议,拿到了明年欧洲杯的独占版权。

当然,实况现在拿到的版权和FIFA相比依然是不值一提。他们在五大联赛里只拿到了意甲和法甲的全部版权,英超只有曼联和阿森纳,德甲只有拜仁和沙尔克,西甲依然巴萨独一家。也就是说,FIFA玩家虽然要忍受尤文变成Piemonte Calcio,实况玩家却还是要面对着MD White和North East London猜来猜去。

而想要追赶FIFA,实况还必须在另一个方面再加把劲,那就是前文提到的网战模式。实际上,实况确实也有一个有点类似UT的在线模式,叫做myClub,简称为MC。

这个模式也是开卡抽球员,但不同的是没有玩家之间的交易,也不会抽到重复的球员。而玩家抽到的球员可以吃经验值升级,从而提高全方面的能力值。听起来,是不是更像日系抽卡手游的操作?

但在主机和PC平台,这样的模式显然没有UT那般炫酷的吸引力。至于FIFA坐拥一系列版权和深度合作带来的持续刺激,更是实况可望不可及的财大气粗。

在如今这个时代,实况还想逆风翻盘,版权无疑是必走的第一步,但创造一个更有吸引力、能让玩家长期沉迷的在线模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成败关键。摆在Konami和实况面前的,就是这么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