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制的海鲜消费和日益恶化的海洋污染,已经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曾经的著名渔场,如今已不得不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

►中国的土地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渔业捕捞量一直蝉联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署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数据,中国海洋捕捞量是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亚的2.5倍多,约占全球捕捞总量的17.4%。

无节制的海鲜消费的强大拉动力,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海洋污染日益恶化。各沿海城市工业排污入海,GDP挂帅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推进,也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

远洋渔业虽然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但利益驱使,他们的脚步依然遍步全球。

从2012年12月开始,李颀拯考取了海员证,先后5次随远洋渔民出海作业拍摄,最远到达东太平洋,行程一万多海里。之后,又用五年时间走完中国的海岸线,做渔业资源调查。

2018年,他完成工作,并出版图书《怒海谋生》,用200多张照片和6万多字,详尽记录了远洋渔民的海上生活。

一条行驶在太平洋公海上的中国金枪鱼捕捞渔船。根据船型和作业方式的不同,远洋船在海上的作业时间从15天到3年不等。

中国东海上的嵊山岛,曾经有大量的渔村,由于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不得不外迁,剩下空荡荡的村子。

浙江的嵊山岛上,潜水员潜入深海20多米才能捞到海螺。十年前,这里岸边就有大量的海产品,现在,连螺都要潜入深海才能捞到。

近岸在小船捞上来的,大多是垃圾,渔民们在垃圾中翻拣出可食用的虾蛄。十年前,这种虾蛄,渔民是不要的,但如今,市场上已经卖到60多元一公斤。

山东石岛的一家鱼粉厂的原料堆场里,走近这些原料才能看清,每一块鱼板都是由成千上万条小鱼压缩而成,里面有大量的有食用价值的鱼类鱼苗,包括带鱼、黄鲫、鲐鱼。

福建东山,澳角渔港到亲营村,一段10公里的乡道紧贴海边,一路上养殖场一家紧接着一家,数千条白色水管穿过沙滩,伸向大海,抽取养殖用的海水,再把不做任何处理的废水排回大海,排放口散发着腐臭味。海洋环保专家说:“这种沿海大规模养殖,是一类看不见的生物性污染。”

近海无鱼,所以大力发展远洋经济,中国的渔船越造越大,现代化的港口中,船也越来越多。

过渡捕捞再加上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更是把沿海渔业资源和渔民的生存空间逼到了绝境。

中国浙江宁波石浦港,上千条渔船同时出港捕鱼。虽然中国实行了每年的禁渔期制度,但由于船只太多,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东海渔业资源已经枯竭。

对于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中国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这是一条在太平洋大浪中奋力前行的渔船。它和船员将在海上连续作业两年后才能回国。

海上气候瞬息万变,渔船最怕遇上大风暴。远洋渔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由于船只太多,这几年,中国东海的经济鱼产量越来越低,网袋中大多是很小的杂鱼,只能用于饲料加工。

虽然远洋渔船不会特意捕捞鲨鱼,但如果有鲨鱼上钩或者游进渔网,渔民也不会放过。

由于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有巨大的鱼翅消费市场,捕捞上来的鲨鱼,渔民马上会做切割鱼翅处理。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除了捕鱼,船员只剩下无聊。他们会长时间看着大海发呆。

在山东一家海洋渔业博物馆里,曾经用于人类食用的经济型鱼类品种,在短短20年里,就成了只能在这里看到的标本。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